陆稻陆生适应性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 2020-03-09 10:31:00来源:
本报讯 近日,《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农学院胡凤益研究员及其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论文,论述了陆稻在陆生适应性进化中的分蘖调控作用机制。陆稻,又称为旱谷旱稻地谷,是为了适应陆生环境(Aerobic,旱地环境)的一种生态型稻作品种。陆稻在整个生育期土壤处于陆生状态,经过陆生环境和人类的长期选择,其分蘖大幅减少。而许多禾本科作物,如玉米、高粱、小麦、小米、珍珠黍等农作物,进过长期驯化和选择,其栽培种的分蘖数和野生种相比明显较少。该项研究发现了陆稻适应旱地生长的分子机制,即陆稻通过降低分蘖基因OsTb2表达来减少分蘖以适应旱地(陆生)生长。高粱、玉米、小麦、黍子等旱地作物(陆生)作物在驯化过程中均存在分蘖减少过程。该研究不仅扩展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作物分蘖进化的理论,而且为选育适应旱地种植的水稻提供了思路和材料。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吕俊博士和黄立钰副教授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胡凤益教授为通讯作者。西北工业大学王文教授、中科院基因组所陈华研究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Len Wade教授也参与了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国家973计划等项目资助。来源:食品资讯中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投稿,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相关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您联系我们之后24小时内予以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读者热线:0755-8353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