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多的盒马,如何走出“标签门”......
“标签门”激起的涟漪仍在扩散。
11月24日,盒马掌门人侯毅(花名老菜)在公开场合回应。“对于(标签门)这件事情本身,我们认为是我们的管理工作没做到位,所以才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结果。”
这句话之后的“但是”,并未期待中的转折点。侯毅给盒马定下的主旋律仍是“狂奔” ,这是盒马的唯一出路 。
侯毅给出的理由有二:
作为一个创业企业,应该快速建立起行业的壁垒,进入一个比较安全的边界;盒马的技术领先。
侯毅“亮剑”式的表态,恰似盒马大规模“攻城略地”前冲锋号角,年底前门店数跨过100家 是大概率事件。
为了零距离深入了解“盒马快跑”背后的商业逻辑,商业地产头条实地调查,并与盒马高层进行了一场对话。话语来回碰撞,盒马模糊轨迹渐渐清晰起来。
014000玩家盒马属盈利头部1%
因为盒马模式走通了。
“走通了”,言下之意就是,“可快速复制了”。今年9月,低调运营三年后,盒马首次亮相阿里巴巴投资者大会,上交了一份称得上“满分”答卷。
成熟门店(经营1.5年以上)日销超80万元,折合每平米坪效超5万元,远超传统超市。实现这一成果的,是盒马超过60%的线上销售占比。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一组数据显示,4000多家 生鲜电商玩家中,4%实现账面持平,88%亏损,且剩下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
盒马,属于头部的1%。随着首批7家成熟门店先后宣告盈利。目前,盒马已经进入规模化盈利阶段。“下一阶段成本最低的做法,就是去复制它 ,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获得规模优势。”
传统行业模式包括传统超市、大卖场、生鲜电商其实都走不通,盒马可能是目前为止生鲜电商中唯一可能走得通的商业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