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郊粮油小店这枚“黄金蛋”频上热搜榜!新一代网红美食居然是它!
说起“变蛋”,很多人都不陌生,
郑州街头大大小小餐馆的凉菜柜里,总有它的身影。
“变蛋”绝对是低投入高回报的食物,
剥开蛋壳,轻轻切上几刀,再淋上料汁,
一枚丑丑的蛋就成了一道美味佳肴,
称其为中原地区凉菜界的王者一点也不为过。

如此简单便捷就能得到美味,
“变蛋”自然也就成了家家户户厨房里常见的食物。
小微仍记得儿时家属院里老奶奶做变蛋的场景,
无奈世事流转、城市变迁,
家属院早已改建,曾经的人和事也成了过眼云烟。
虽然变蛋在超市、餐馆随处可见,
但对加工变蛋的认知似乎只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

在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
还保留着些许老郑州痕迹的只有西郊了,
曾经撑起一座城的棉纺人如今也已年过花甲,
过上了慢生活,街道里是浓浓的烟火气。
在岗坡路上有一家粮油小店,
门口放着一辆电动三轮,车上是石灰、锯末,
看到这些就明白,这家是加工变蛋的,错不了。

老常是周口人,
做变蛋已有三十年的光阴了,
之前一直在工厂,
工厂关门后就一直在这家粮油店里,
继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
小微去的时候正赶上老常加工变蛋,
看着老常将鸡蛋沾满石灰浆,放在锯末里滚上几圈,
一个接一个,转眼间,一筐鸡蛋已经做好,
接下来就是放在黑袋子里等待化学反应生成,
再拿出来晾干就可食用。


老常说,制作变蛋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这其中环节有很多讲究。
选择的鸡蛋一定要新鲜完整、不能有裂缝;
“制浆”尤为重要,虽然只有石灰和碱两种原料,
但比例要把握得刚刚好,
随着外界温度、湿度的变化比例也会有所不同。


拿起一枚晾干的变蛋敲打,
磕去外层的石灰泥,看到了原色的蛋壳,
继续磕,剥开蛋壳后,
露出金黄通透的鸡蛋,
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诱人。

这枚是正黄变蛋,
顾名思义,就是蛋黄位于鸡蛋的正中央,
这样的变蛋切开后蛋黄分布均匀,摆盘更好看。
老常骄傲地说,“我是郑州正黄变蛋第一人,
在别家很难找到这手艺。”
当小微继续追问其中诀窍时,
老常便摇摇头、笑而不语了。

由于正黄蛋特殊的制作工艺,需要提前找老常订做,
如今离春节还远,
但过年前的正黄蛋早已预售一空,
想买正黄蛋只能等年后了。
说话间,一个大姐从店家手里接过一袋变蛋,
大姐说,“早就听说过这家店,
这次专程从东区过来,这不,一下买了三十个。”
小店人来人往,除了普通顾客,
还有从濮阳慕名前来学手艺的朋友,
老常变蛋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将剥好的变蛋一分为二,
蛋白晶莹剔透、韧劲十足,
蛋黄中央未彻底凝固,油汪汪的很是诱人,
老板娘加入生抽、醋、香油简单调味,
一道经典凉菜就这样端到我们面前。

老板娘提醒到,这颗蛋刚经过成熟期晾干,
吃到嘴里可能还会带着些碱味。
小微尝了下,调味刚刚好,香油味浓郁,
足以遮盖初入口中那份涩涩的不适感。
老常说,“这变蛋一定要配我家的石磨香油才更香。”


老常说,“像加工变蛋、制作香油都是手艺活,
做得好是凭借着日积月累的经验,
之前也都是跟老师傅学的,
坚持这么多年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的确,好手艺需要传承,
因此,老常也愿意将自己的这么多年的经验
与好学之人分享。
在这个人人追求高level的年代,
谁又能想到,这家不起眼的街头粮油店,
居然隐藏着这么大的惊喜。

家丰粮油店(老常变蛋)
价格:变蛋加工费 1元/斤
地址:伏牛路岗坡路交叉口向东50米路北